心脏外科手术一直以其复杂操作和精准要求堪称外科中的巅峰。秉承“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部署安排,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2年度第二批项目立项名单,来自中关村医疗器械园的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单孔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及系统集成”项目获得立项批复。山不让尘,川不辞盈,及锋而试,恰逢其时,北京术锐为国分忧义不容辞,又一次向“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发起冲锋攻关。
“单孔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及系统集成”的成功立项,将填补单孔机器人技术在心脏外科领域应用的空白,拉开了原创单孔手术机器人在心脏外科手术领域探索的序幕,体现了国家对北京术锐在单孔机器人核心技术积累、创新和研发各方面能力的肯定。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一起,挑战心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制高点,力求实现微创外科新突破。
受技术限制,心外机器人尚未广泛应用
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需锯开胸骨,切口长达20-30cm,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患者需要面临诸多术后风险,如胸廓稳定性降低、胸骨愈合不良甚至纵隔感染等等。
随着微创技术在外科手术领域的发展,自1998年世界第一例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起始,二十年多间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技术不断在心脏外科领域探索。由于心脏手术具有狭小空间、精细结构和高操作风险的特征,其对于手术的精细、精准、稳定操作具有极致的要求,而现今的多孔机器人受限于缺失的触觉力反馈、不足的操作稳定性、欠缺的高精度操作臂以及高昂的成本费用等,使得国内外的多孔机器人心脏手术始终未能普及。
基于独创单孔技术,迈向心外手术机器人技术巅峰
受制于心脏手术极高的操作难度要求和现有多孔机器人的技术困境,对多孔机器人辅助心外科手术的探索多年间止步不前。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作为中国首台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凭借其独创的“可形变对偶连续体机构”这一核心技术,以搭载镍钛合金的蛇形手术臂向这一领域发起挑战,立志攻克心外科领域手术机器人操作的技术难关。
术锐手术机器人独有的单孔蛇形手术臂在定位臂的安全性、运动灵活性和负载可靠性有显著优势:内窥镜可八方翻转,视野调节灵活范围大;体外定位臂间距固定,减少了机械臂术中碰撞的风险;手术臂可全周任意方向弯转,缝合精细灵活。目前,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已在泌尿外科完成167例多中心随机对照注册临床试验,手术成功率100%。与此同时,术锐还不断引领术式创新,包括全国首例单孔机器人经膀胱入路前列腺癌根治术、全球首例纯单孔机器人腹膜外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在内的多个国际开创性术式。术锐手术机器人成功的外科临床使用经验,坚定了术锐持续拓展微创外科创新领域的信心。
基于诸多临床试验经验以及创新精神,并在先期核心科学问题已全面解决的基础上,术锐有望突破狭窄空间下机器人机构构型与末端执行器设计、多维力感知技术、手术目标图像识别及术区动态跟踪控制技术和主从遥操作等技术难题,为心外科医生提供更安全、稳定、高效的手术工具,为心脏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术锐独创的单孔蛇形手术臂
获科技部资助,术锐联合阜外等顶级医疗科研机构共克“卡脖子”难关
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是革命性的智能化微创外科手术工具,是体现一个国家高端医疗装备制造水平的巅峰性标志产品,科技部对其在国内的发展和原创自主可控非常重视。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北京术锐携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协同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临床支持,以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为学术科研支持,以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为行业平台,真正实现产、学、研、医的有机结合,开展创新研发、 推进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连续整合。
北京术锐将以完成新一代单孔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为目标,建立机器人单孔心脏手术操作流程和规范,开展实验验证,力争在全球率先实现高端心脏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的落地。
借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术锐单孔机器人有望攻克心脏外科的手术难题,提供更安全、创伤更小、操作更灵活的机器人手术,成为代表“高端医疗装备、中国自主智造”的标志性产品,进入全球市场竞争,让更多百姓受益于先进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医疗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