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17312606166(伞经理)

VR图标白色 VR图标黑色
X

美凤力临床前大动物实验中心

与我们取得联系

    17312606166

非人灵长类的传染性皮肤病(上)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技术前沿

传染性皮肤病

image.png

皮肤是非人灵长类动物最大的器官,原发性的皮肤病非常常见,但文献报道较少。皮肤病有可能是局部疾病,但也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皮肤是了解动物更广泛健康问题的一个独特窗口。尽管皮肤是最容易可视化的器官,但准确识别和描述病变也仍是一个难题。有一部分皮肤病很容易识别和诊断,但是另一些却很难得到最终诊断。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饲养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皮肤病变的案例会越来越少。

本文将就常见的传染性皮肤病做一次梳理,将分为上下两篇。

体格检查

每次例行体检时都应该仔细检查动物的皮肤并准确记录。皮肤病变的分布模式可以为临床问题是全身性的还是局部的提供线索。

例如:

【注释:在应激状态下,非人灵长类经常表现出与当前活动无关的行为,包括抓挠、自我理毛、抖动和打哈欠等,这些行为在动物行为学中被称为自我导向行为(Self-directed behavior,SDB)。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自我导向行为反映了个体的焦虑情绪状态。】

对于全身性疾病,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常常可以提供更多信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血清学检测、细菌分离鉴定、PCR检测也应列入排查计划,以排除人兽共患病原体,同时也为准确诊断提供实验室证据。怀疑有血流感染时,血培养是必要的。血凝检测可用于确定点状出血或瘀血的原因。此外,对于局部皮肤病,可以对病灶部位采样后检测细菌、真菌或寄生虫,以得到初步判定。

在采集样本时,会处理到疱疹液、脓液、渗出物、皮屑等相关有传染性的材料,应特别注意生物安全。

皮肤的形态学改变的描述

肉眼可见的病变可定义为颜色变化、存在肿块、构成这些肿块的主要内容物、皮肤的增厚或变薄以及皮肤表面完整性的变化。

常见的描述及其含义:

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许多病毒感染可影响皮肤,其中一些所致疾病主要是皮肤病,另一些则会引起全身性疾病,皮肤病只是其疾病谱的一部分。

痘病毒

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痘样疾病通常是由三种痘病毒引起:正痘病毒、亚塔痘病毒和传染性软体疣痘病毒。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正痘病毒属的猴痘病毒。尽管猴痘病毒是1957年首次在丹麦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被检测到,但一般认为其宿主是非洲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非人灵长类动物由于与感染的啮齿类动物接触偶可感染。

image.png

猴痘感染恒河猴所致的多灶性重度丘疹

image.png

多发性水疱和糜烂为溃疡的皮肤病变

最近几年猴痘病毒在(特定)人群中广泛传播,2022年7月和202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两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感染后表现为发热、丘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感染者会在2-4周内痊愈,但有小概率会变得严重,甚至致命。据世卫组织数据,今年以来报告猴痘病例数量已超过1.56万例,其中死亡病例达537例,死亡率达3.44%。

乳头瘤病毒

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乳头状瘤和疣的病变在恒河猴、食蟹猴、臀尾猴、卷尾猴、黑白疣猴中都有过报道。乳头瘤病毒感染恒河猴后如不能被及时清除,或伴随其它病毒发生持续感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最常见的是产生乳头状瘤,此外还会出现不典型增生,并会继续演变成更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甚至发展为宫颈癌、阴茎癌等恶性肿瘤。

疱疹病毒

可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疱疹病毒种类包括:B病毒、猴病毒8(SV 8)、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 1)、猴水痘病毒(SVV)等。

B病毒原发感染最早可见于30日龄以下的婴猴,感染动物后通常驻留在原发感染部位附近的神经节内,最常见的是三叉神经节和腰骶神经节。在B病毒再激活期间,可能会出现皮肤病变。特征性的水疱可见于鼻、口腔的黏膜和黏膜皮肤边界处;腰骶神经节感染时,病变也可见于包皮和外阴的皮肤处。B病毒是实验猴使用中最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体之一,相关信息可参考本公众号往期推文《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疱疹病毒》《猴B病毒,你不得不知道的那些事》《接触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中的生物安全防控》等。

猴水痘病毒感染通常为隐性感染,如果出现临床症状,最初的病变是腹股沟区出现斑疹,并迅速进展为丘疹、水疱,伴有局部皮肤充血,弥漫到全身,但不累及手掌、足底。溃疡病变也会发生在黏膜与皮肤的连接处,并可能扩展到口腔。重症猴水痘则表现为全身出血性疱疹,伴发肝炎和肺炎,死亡率高。

其它α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型、松鼠猴疱疹病毒、SV8等,尽管不常见,但如果出现症状,也会在黏膜与皮肤的连接处发生疱疹。

猴水痘大体病理异常。面部(A)和躯干(B)可见丘疹。累及牙龈、硬腭和舌头的白色隆起斑块和溃疡(C),肝脏弥漫性点状出血和坏死(D),肺内斑块和实变(E)。

丝状病毒、黄病毒、动脉炎病毒

这类病毒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登革病毒和猴出血热病毒,可在猴或猿群体中造成所谓的“出血热”。 出血热对非人灵长类动物通常是急性致命的,常以高烧和出血为特征,动物的齿龈、眼眶、躯干、四肢等皮肤出血,排黑便,死亡率高。上世纪60年代,英国、美国、前苏联等多个国家的实验猴群体发生过出血热疫情,至少千余只动物死亡。该病的主要疫源地为非洲、东南亚、印度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尽管还没有实验猴感染这类病毒的报道,但是从疫源地引进动物时,应该注意筛查。

副黏病毒

副黏病毒感染猴的报道最常见的是麻疹病毒和犬瘟热病毒,两者感染动物后所导致的临床症状也十分相似,都可引起皮肤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病变,其中前者颊部黏膜可观察到特征性的“柯氏斑(Koplik Spot)”,后者则会出现特征性的足垫增厚现象。副黏病毒感染后皮肤系统的病变最常见的是头面部、腹股沟、躯干和四肢等出现红色丘疹或红色斑块,随着疾病进展,丘疹和红色斑块消失后会出现大量皮屑,有部分动物感染犬瘟热病毒的动物还会出现脓皮症。详细内容可见本公众号往期文章《实验猴传染性疾病之麻疹》《跨物种传播疾病---犬瘟热》。

Bilthoven株野生型麻疹病毒感染的3只恒河猴的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包括柯氏斑(箭头;A)、眼睑肿胀、鼻结痂和结膜炎(B),以及覆盖面部(B)、腹部和四肢的丘疹(C)。

CDV感染猴的典型临床表现:皮肤表面出现斑疹(A),结膜炎,面部角化过度(B),足垫增厚(C)

慢病毒

据报道,SIV人工感染猕猴后,多达70%的动物在腋窝、腹股沟区域会出现红色斑疹和丘疹,但自然感染的非洲非人灵长类中未见类似报告。皮疹的出现似乎与该区域的郎格罕氏细胞和活化T细胞数量增加有关。这通常是感染的第一个指征,在病毒接种后数周出现,先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临床体征。动物免疫抑制后也可观察到细菌、真菌引起的继发性皮肤感染。

SIV感染恒河猴后腹股沟区出现斑疹和丘疹

非人灵长类的传染性皮肤病(下篇)将继续介绍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皮肤病。

上一篇:踝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简介 下一篇:JHEP Reports:脾脏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发挥致病作用

TAG标签:

美凤力借多年的大动物经验,坚持以“务实求真”为宗旨,累计为4000多家客户提供品质大动物临床前服务,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如果您有动物试验临床培训组织病理大动物试验临床试验产品注册科研课题等...
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 17312606166 ,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
添加好友

相关阅读 更多>>

猜您喜欢更多>>

动物试验

临床培训

检验及病理

临床试验

产品注册

 

全国免费咨询:

业务咨询:17312606166(伞经理)

节假值班:17312606166(微信号)

联系地址:
苏州: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兴浦路200号
泰州: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秀水路20号19幢
广州:广州市荔湾区花地大道中228号

Copyright © 2018-2024 江苏美凤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苏ICP备17068211号 支持单位:美凤力

在线
客服

技术在线服务时间:9:00-20:00

在美凤力,您对接的是技术人员,而非客服传话!

电话
咨询


7*24小时客服热线

17312606166
项目经理手机

微信
咨询

加微信获取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