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指血液运行不畅,壅滞于体内,或者离经之血不能及时吸收、消散,停滞于体内,引起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病证。血瘀证作为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建立稳定有效、操作简便的血瘀证模型是实现中医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研究中医证候发病机制及探索相关方药疗效的基础。现代医学认为血瘀致病主要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血栓形成、免疫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改变有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是血瘀证模型评价的微观依据,通过比较不同造模方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对9种急性血瘀型大鼠模型进行评价。
上述方法建模后大鼠可见不同程度的毛色发黄、暗淡无光、舌质暗红或淡紫、运动量减少、精神萎靡、食少便溏、爪甲紫暗、尾凉蜷缩。通过9种造模方案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改变来评价血瘀证模型的成功性,对于实验过程中合理选择血瘀证造模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Source: 世界中医药. 2024,19 (08),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造模方法的网状Meta分析